作者:山佳
在围棋的世界里,吴清源先生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,横亘在中日两千年的棋史之间,无人能及。他不仅以天赋惊艳世人,更将这项以胜负为核心的艺术,提升到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,令人敬仰。然而,支撑这段传奇人生的,不仅是他自身的才华,还有那位默默守护的妻子——中原和子,她以“快乐着你的快乐”为信念,为吴清源铺设了坚实的生活底色。
1928年10月28日,年仅14岁的吴清源远赴日本学棋,母亲始终陪伴在侧,悉心照顾他的生活起居。到了适婚年龄,围棋界享有“日本围棋之母”美誉的喜多文子为他牵线,介绍了中原和子。一场似乎命中注定的缘分悄然成形——“中原”二字恰好契合吴清源的中国血脉,“和”字则承载着乱世中的和平愿望。名字如同一束微光,照亮了漂泊异乡的吴清源内心深处的柔软,他毫不犹豫地认定:“就是她了。”
这段情缘也得到了和子父亲中原健一的支持。作为棋迷的他曾在一次聚会上见过吴清源,觉得这位中国棋士既有教养又抱负非凡。1942年2月7日,28岁的吴清源与未满20岁的和子正式结为夫妻,开启了长达七十年的相守岁月。
展开剩余76%婚后不久,媒人喜多文子带着新人拜访日本棋院大仓副总裁。大仓先生郑重嘱托:“我们的宝贝托付给你了,好好照顾他!”这话虽轻描淡写,却成为和子一生坚守的信条。
吴清源与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是一见如故的好友,两人不仅外貌清秀,体重也都不足45公斤。曾经开玩笑说谁先达到45公斤,谁就请客。在和子的细心照料下,吴清源体重成功突破这个标准,川端康成也乐得让他破费一顿。
早年间,吴清源在父亲的教导下,四岁时便开始学习四书五经,七岁便接触围棋。在三兄弟中,他天资聪颖、兴趣浓厚,棋艺迅速进步。捧着厚重的棋谱,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。由于棋谱太厚,左手撑不住时,他换右手。长年累月,两只手的中指因撑书脊而无法伸直,却练就了左右手皆能熟练摆棋的绝技。在和子眼中,丈夫天生就是为围棋而生。
自1939年起,《读卖新闻》主办的十番棋赛成为最高竞技舞台,只有最强者才有资格参赛。17年间,吴清源在10次十番棋比赛中全胜,将日本最顶尖的七位对手一一击败,令日本乃至世界棋坛为之震动。
每逢十番棋比赛,吴清源外出征战,和子则留守家中,默默打扫房间,坚信“家净心安,福气自来”,以此期待丈夫凯旋归来。在吴清源被日本棋院开除的艰难时期,他选择对妻子守口如瓶,而和子不问缘由,只是更勤快地为他换茶、整理棋谱,用无言的爱筑起温暖的避风港。
和子的守护不仅体现在生活上,更延伸到吴清源的棋道传承。林海峰,吴清源的大弟子,从东京前往仙石原老师家时,均由和子照顾饮食起居,并安排他住在师父隔壁房间。林海峰天赋异禀,1965年以23岁之龄夺得日本第四届名人战冠军,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“名人”。多年后吴清源与林海峰同台时,总会调侃弟子“不用功”。林海峰对棒球和美食的兴趣浓厚,但和子理解这其实是师父对弟子的特别关爱与期待。
1993年12月,芮乃伟成为吴清源的女弟子。授徒仪式上,夫妇二人坐在椅上,两旁点燃红蜡烛,芮乃伟跪在坐垫上磕了三个头。吴清源欣慰地对妻子说:“等于我们又多了一个女儿。”和子注视着芮乃伟,眼神满是慈爱。每次芮乃伟来访,摆好棋局,两人便下起快棋。通常到了中盘,芮乃伟逐渐陷入劣势,吴清源便会笑着劝她认输,但芮乃伟总倔强地坚持“再下一会儿”。这时,和子总会端来点心、咖啡与茶,轻声劝道:“先垫垫肚子”,缓和紧张气氛。
有人评价吴清源与和子的婚姻“不冷不热”,其实这恰恰是一种难得的温暖。七十年光阴在棋盘的起伏间悄然流逝,没有轰轰烈烈的激情,却有着相濡以沫的踏实与坚定。吴清源对棋道极度专注,生活简朴而近乎清苦,和子甘愿陪伴他共度清苦岁月。即使吴清源八十岁时仍每日研棋六小时,和子也始终为他准备好咖啡和热茶。两人一生相依为命,即便在人生终章也不曾分离。晚年吴清源腿脚不便但思维清晰,而和子身体健朗却脑力减退,这种互补成就了他们生命的和谐。
正如刘若英奶奶对丈夫刘咏尧的赞誉:“为这样的男人奉献一生,我很骄傲。”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和子。她的奉献绝非牺牲,而是甘之如饴的“快乐着你的快乐”。看着丈夫在棋盘上铸就传奇,弟子们继承衣钵,子女们安然成长,这一切都是她的幸福所在。
2012年12月,和子离世,享年90岁。两年后,吴清源以百岁高龄辞世。世人皆称他福气深厚,却鲜有人知,这份福气正是和子用七十年如一日的守护与温柔一点点积累而成。她以女性独有的温柔滋养围棋的土壤,虽无声无息,却孕育出了最伟大的棋道人生。
发布于:福建省在线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