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
“这是一场传统与未来的双向奔赴,青年学子们既从传统戏曲中读出了身体的仪式感,也从跨文化剧场捕捉到精神的流动。”

现场
10月24日,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举行的“戏剧新生力”四川戏剧艺术大学生评论暨第二届艺术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上,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的青年学子与戏剧界专家学者,围绕“戏剧现场”“戏剧教育”“戏剧前沿”等议题进行交流,展现了青年学子的创新思维。
论坛学术召集人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、成都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焦阳介绍,作为2025年度四川文艺评论中心青年评论人才孵化项目,此次活动通过工作坊、主题论坛、圆桌会谈等形式,进行了一场关于“根脉”与“新芽”、“引路者”与“同行者”的深度对话。

合影
“论坛自筹办以来便备受关注,87篇论文从全国高校青年学子的笔尖汇聚,33位优秀代表站上讲台分享,他们紧扣‘戏剧与时代’‘戏剧与人’的命题,以青年之眼追问如何用戏剧语言传递青年精神。”焦阳说,“在校学生参与评论,不仅是写作与表达能力的锻炼,更是对戏剧艺术本质的深度叩问。这些选题既扎根本土文化根脉,又回应着‘此时此地’的中国社会关切,以扎实的个案、诚恳地提问,践行着‘有体温的学术、有思想的批评’。”
焦阳希望通过此次论坛,高校可以与业界搭建起更畅通的对接渠道:“一方面,学子们的研究成果为戏剧创作提供了鲜活反馈;另一方面,专家评委的点评指导也为青年指明了成长方向,为四川乃至全国戏剧艺术的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戏剧新生力。”
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(四川艺术基金)副主任吴瑜婷点赞:“本次论坛既是各大高校深入的合作与交流,更是四川戏剧‘后继有人’的生动注脚。”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杜林也表示,青年群体正是评论事业的“新生引擎”,“评论与创作是‘车之两轮,鸟之双翼’,缺一不可。”
图据主办方
在线股票配资门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